上一篇文章说到,阿童木起初只是手冢治虫另一部漫画《大使阿童木》中的配角。由于连载《大使阿童木》时,手冢治虫正处于医学结业前的实习阶段,同时还要连载其它漫画,该作绘制的较为潦草。所以,读者对《大使阿童木》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之后,手冢治虫将阿童木独立出来,使他成为了主角,大家熟知的《铁臂阿童木》漫画由此诞生。
阿童木拥有“十万马力,七大神力”的本领
1958年,由东映动画公司出品,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彩色动画电影《白蛇传》公映,这是完全按照迪士尼的规格打造的动画,也是第一步打入西方市场的日本动画,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。加之早年,由中国万氏兄弟执导的《铁扇公主》和日本早期动画的代表作《桃太郎—海之神兵》给手冢治虫留下的深刻印象,使他有了成立动画公司的想法。
1961年,手冢治虫的动画公司作为其漫画工作室的一个分部成立,命名为“虫制作公司”。很快,第一部非商业性动画电影《某个街角的故事》上映。该作品虽然获得了多项大奖,但是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。为了维持公司正常的运作,手冢治虫将目光投向了《铁臂阿童木》。
茶水博士
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而言,想要制作出精良的动画作品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,手冢治虫深知自己很难负担得起。于是,手冢治虫改进了原有的有限动画技术,有限动画1秒需要12帧画面,虫制作公司改进后,演变出了一套1秒8帧画面的精简模式。
就是说在表现面部表情时,只有嘴和眼睛在动,可以大量使用重复和静止的画面。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和花费,至于画面表现不足的地方,则尽量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来弥补。手冢治虫开创的这一制作先河,后来成为日本动画界长期通用的手法。
当然,也有人对这一做法持否定态度,其中就包括动画大师宫崎骏。他认为这些举措是对动画艺术的亵渎,是完全错误的做法。为了确保电视台愿意播出,他还将《铁臂阿童木》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了代理商。
1963年1月1日18:30,阿童木一飞冲天,在无数孩子的注视下,原本在纸上的机器人动起来了,日本少年儿童沸腾了,这不正是自己曾经梦想的那一幕吗!《铁臂阿童木》播出后,收视率长期维持在30%以上,并达到了40.3%这个迄今为止,一直未被打破的日本电视动画片最高收视率纪录。
第二年,《铁臂阿童木》被美国引进,同样获得了不俗的表现。看到了《铁臂阿童木》的热播,日本动画机构竞相进入电视动画这一领域。手冢治虫的虫制作公司也进行了扩员,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,诞生了一系列的动画作品。若干年后,这些人也成为日本动画的中坚力量——富野由悠季、杉野昭夫……
原来阿童木也会害羞啊
虽然动画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,但是阿童木依然保持着超高的人气。1966年12月31日,《铁臂阿童木》迎来了第193集,为了解除地球变暖的危机,阿童木要驾驶一枚火箭,将抑制核聚变反应的装置射向太阳内。但是中途火箭发生故障,阿童木最后选择用自己的力量推着弹头向太阳飞去,而这意味着永别。
看到这一幕时,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都惊呆了,甚至一些大人,都为阿童木自我牺牲的精神潸然泪下。一时间,观众的来信塞满了虫制作公司的信箱,希望不要杀死这位小英雄。一位虚拟的动画人物如此牵动人心,足可以证明这部作品的成功。
脚底安装有飞翔用的喷气喷射引擎,在太空里则转换为火箭发动机。
为了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,虫制作公司允许商家有偿使用阿童木的形象,从而获得版权收入。阿童木也由此成为,日本第一个在法律上确定商品化权的虚拟形象。这一做法很快成为日本动画界的行规,一直沿用至今。
《铁臂阿童木》开创了日本动画史上的多个第一,在手冢治虫铺设的道路上,日本动画由小变大,由弱变强,尽管当时看起来还有各种不完美,但是并没有阻止它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,最终达到傲视全球的顶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