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,作品既富有传统文化情趣,又具有装饰美化生活的实用功能,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。
在桂林市兴安县,有一位在剪纸方面颇有造诣的壮族女子——— 黄惠玲。今年53岁的她用一双灵巧的手,一份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,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,剪出了韵味悠长的四季,剪出了世间百态,更剪出了丰富多彩的美丽人生。
1980年,黄惠玲师从著名工笔画家蒋欣欣女士,得到精心教诲,把学到的工笔知识融汇到自己喜爱的剪纸艺术中。经过多年的摸索,黄惠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剪纸风格——— 浮刻工艺,即一次只刻一张,下刀要轻,不能刻透底纸。
早年间,黄惠玲在公司里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,下岗后自己经营花店,但剪纸从来没有放下。她先后荣获“桂林工艺美术大师”、“桂林市民间工艺师”等称号,2008年参加第六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创作作品《秋日》、《苗寨女教师》获“银奖”等。
今年,黄惠玲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创作了一幅长8.5米、高70厘米,以红军长征过兴安抢渡湘江为题材的“湘江战役”剪纸作品。8.5米寓意今年是湘江战役85周年,70厘米则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。
黄惠玲说: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我希望通过这样一幅剪纸作品,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,让所有见到这幅作品的人都能牢记历史。”
“湘江战役”这幅作品花费了黄惠玲大量的时间,她从今年3月起开始构思,4月正式动手。黄惠玲说:“目前大部分已经完成了,就差一些细节的处理。”
在“湘江战役”这幅剪纸作品里,黄惠玲用剪刀和刻刀刻画出了红军渡湘江时的场景。黄惠玲告诉记者:“我制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翻阅了大量与湘江战役相关的资料,观看了大量的红军题材的电影,借鉴电影里的画面来创作这幅作品。”
黄惠玲不仅剪纸造诣精湛,还乐于奉献,经常参与各项公益活动,抽出时间到“妇女之家”、县老年大学向当地居民传授剪纸技能,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。她说:“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,同时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门艺术。